县级融媒体中心要用特色标签连接“最后一公里”

发表时间:2019-08-13 来源:未知       作者: admin

在推进媒体融合过程中,湖南作为媒体大省一直“敢为人先”。但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:这个时代,特色就是生命。如何打造特色鲜明、传播强劲、生命旺盛的县级融媒体中心,是媒体人必须思考的问题。

 

 

 

 
一、主流宣传:用责任担当讲故事

 

在媒体融合的浪潮下,很多平台尤其是两微一端等自媒体平台,在发展中盲目追求“快餐式”或“高大全”的内容。没有抓住“小成本、大情怀、正能量”的内容要义。其实,对于县区传播来说,家门口的事就是老百姓爱听的故事。就在上个月,乡村全景秀“三湘巨变微纪录·四十年四十村”微纪录片在芒果TV、湖南移动IPTV和湖南都市频道联合播出,由用户自己投票入围的40个湖南乡村轮番向电视观众们展示了新时代湖南农村的崭新面貌,记录人民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。这是芒果TV关于连接“媒体融合最后一公里”的最新实践。

 
二、融媒探索:以生态之力促 “融合”

 

我认为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关键在于“融”,我们总结出 “媒资兼融、人才通融、运营互融、效益共融”的融媒体策略。

 

1.首先是媒资兼融

 

“芒果TV中央厨房媒资云”是全新的内容生产流程和机制,工作流程可概括为“一次采集、多种生成、多元传播”。一是构建“融播融控”媒资云价值壁垒,用统一的系统、文件支持多屏业务终端,实现“屏幕向平台转变、节目向内容转变、观众向会员转变”;二是开创“中央厨房媒资安全”新秩序,从线上直播到点播入库、从编目修改到紧急舆情处置,为平台内容安全提供保障;三是管理平台大数据,构建“增值应用场景”,线上输出各端口播控运营,线下为台网融合提供视频及信息化输出。通过媒资云的搭建,芒果TV实现对分发、播控的高效运转,达到媒资兼融的效率。

 

2.其次是人才通融

 

面对“互联网竞争即是人才竞争”这一命题,我们大力推行独立制作人工作室制度,现已有内容制作团队11个,平台兜底,鼓励创新,让人才培养和内容制作从台网联动走向台网融合“北有中关村、南有马栏山”,马栏山聚集了配套上千家文化创意团队,具备了产业、技术、人才和生态优势的文化高地。

 

3.再次是运营互融

 

打造“融媒体”,就是端正新老媒体关系,分析新老媒体的利弊,以优势互补、扬优去劣,达到1加1大于2的效果。毫无疑问,传统媒体仍然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,比如节目内容的质量与深度,值得新媒体好好学习。芒果TV早期快速发展,得益于湖南卫视优质内容的强力输送,通过对这些IP的台网联合运营,取得了台网传播的双重效果。近年来,我们也通过自身的研发,推出了《我是大侦探》等优质自制作品反哺卫视,通过内容研发、平台运营、品牌推广等角度的融合,湖南广电的双核引擎真正实现互融。

 

4.最后是效益共融

 

地方推行媒体融合的生存根本在于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
 

目前,我们已完成内部机制合理、外部风险可控的芒果生态布局,触角还延伸到体育、音乐、电商、金融等领域,力保经济效益的稳定可持续发展。同时,我们也时刻注重社会价值的体现。当前,我们孜孜以求的媒体融合效应,正迸发出主流宣传的强大能量。一批批主旋律新闻大片接连涌现,我们更好地履行了“举旗帜、聚民心、育新人、兴文化、展形象”责任使命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媒体融合发展中趋于融合,做到互为补充,互相促进。

 

三、思考与启示:用特色标签连接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目前,全国各区县融媒体建设都在如火如荼地展开,只有树立鲜明的品牌定位,捕捉清晰的目标人群, “因地制宜,落地生根”,才能在百舸争流中破浪而出。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,我有四点思考与启示:

 

1.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要用互联网思维武装

 

对于大多数区县,融媒体中心建设要从传统媒体的改革开始,这就非常依赖原平台能否用互联网思维来武装自己。这里的互联网思维包括 “开放融合”、“受众思维”和“互动分享”。转型中的传统媒体要毫无保留地用开放姿态去顺应时代发展,与新媒体构建“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”的融合关系。新媒体也应当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在内容深度、广度上的优势,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。在受众思维方面,芒果TV的年轻用户占比全行业最高,24岁以下用户占总用户的 61.6%,这一数字与传统电视的受众人群年龄相对偏大形成强互补。我们致力于打造青春平台,用坚定的主流媒体责任意识和青年人的表达方式传递青春正能量。同理,县级融媒体中心也应当结合自身区域特色,覆盖目标人群。

 

2.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要善于运用新技术

 

要利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搭建“一网一台一端一微”的全媒体平台。一是利用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,促进“网台”升级。二是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“深耕”客户端。在开发客户端的时候,关键在于重视用户的反馈,找准用户的切入点,迎合用户的需求,做出特色,办出影响力。三是利用微信、微博等平台,拓宽传播渠道。四是为适应市场需要,多生产精准短小、鲜活快捷、吸引力强的信息,可借助短视频、H5、VR等先进技术,满足多种体验的需求。比如我们今年以来发力短视频,利用中心存储+云存储的方式,通过模型化匹配评估,实现智能标签化一云多屏管理,盘活短视频库,实现价值新生。

 

3.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必须要回归“内容为王”的媒体本质

 

基于县级媒体市场,类似于《变形计》《四十年四十村》《不负青春不负村》等接地气、聚力气、有人气的节目,以小见大,细节处显真情。内容创作往往都来源于生活,缺乏光鲜亮丽的服化道与场景布局,但有了更多生活化元素的融合,成为当下热门的创作方向之一。县级媒体中心可以在天然的生态与人文环境方面下功夫,尝试一系列人们喜闻乐见而又迟迟不见的新作品,机遇与挑战并存,但我相信机遇大于挑战。

 

4.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还有赖于政策扶持

 

媒体融合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大潮流大方向,要尊重各地县级台的首创精神,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,既要有原则性要求,也要鼓励各种因地制宜的探索。有利于巩固舆论阵地,有利于激活县级台创新创造活力,都值得大力支持。同时要资源共同分担,实现有效运最重要的是做实“新闻+政务+服务”,以新闻来聚合政务服务资源,以政务服务拓展市场资源。众人拾柴火焰高,融媒体中心建设需要凝聚省/市/县各级力量,各县区也可抱团作战,共同出资,共享平台,在分散投资风险、节约投资成本的同时,运用资源整合让“融媒体中心”真正运转起来,提高“融媒体中心”的使用率,也能控制成本。
 
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
 
如有版权疑问,请联系我们私信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