传统电视媒体如何把握短视频风口?

发表时间:2019-09-11 来源:未知       作者: admin

中国短视频领域泥沙俱下,不时有人在短视频风口下喊出“卸载抖音,拯救时间”的口号,尖锐地批判着我们的生活被碎片化的视频内容消解。尽管如此,短视频的地位和势头也是不可否认的,但所有传媒从业者必须去直面和思考这一问题。

 

时长非重点,观念要更新

 

移动平台的去技能化视频制作与传播,让短视频有了燎原之势的“原”。所以想要加入这把大火,要从这个“原”出发。以移动平台的特性及在使用移动平台时用户的特性为参考,才可点燃这把燎原之火。因此,时长不是界定短视频的依据,服务与受众本位的内容才是。

 

传统电视节目的时长有着较为严格的规定、固定的制式和执行标准。正常的电视节目差不多都是25分钟到半小时,还有45分钟、一个小时的固定时长,以便进行排播和插播广告。所以当他们进行转型创作的时候,会习惯性地寻找短视频制作的固定制式和执行标准。一上来就会问,短视频的时长有固定要求和规律吗?这也造成许多传统电视媒体进行融媒体转型,面对各频道均需产出短视频的硬性要求时,许多频道所制作的短视频是将成型的电视节目内容进行简单裁剪。“短时”似乎成了传统电视媒体从业者界定短视频的标准。

 

 

因此,短视频的时长不应成为专业媒体人创作的门槛,但如果只是把传统电视节目跟新闻做一个简单的小手术,将其裁剪为限定时长内的视频,那未免小看了当前处于移动端前的用户,也让短视频失去了意义。在对当前短视频平台进行研究时,除了大火的抖音现象,还有一些其他的短视频平台也不容小视,如西瓜视频、B站、A站、快手等,它们在用户的习惯中分担着不同的功能,在研究短视频创作的时候,通过关注这些多平台的短视频,以及比较他们的特性和区别,可以更好地把握住当前短视频用户的心态和习惯。面对时长之谜,传统电视媒体人更应该俯下身去了解当前的用户习惯,打破惯性思维,去创造和创作出更为专业化的短视频。

 

资源整合,深耕阵地

 

传统电视媒体拥有庞大且丰富的资源。在传统媒体精良的设备制作下,无论是美食节目中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,还是旅游类节目中的无限风光,又或是文化类节目的非遗传承、民间技艺,体育节目的高清风采,娱乐节目的明星资源,乃至新闻节目的一线现场感,台前幕后的体验感,都是绝大部分普通短视频创作者所无法拷贝的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但是怀宝而不自知更让人惋惜。

 

 

当传统媒体面对纷繁复杂的高点赞量的短视频时,其中自然不乏自视清高的传统媒体从业者,他们认为自己既然是传统媒体,就不该投身短视频的激流之中,坚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即可。而那些想方设法转型的制作者,他们内心的慌张外化于病急乱投医的跟风制作,在短视频领域丧失自我阵地。颜纯钧教授在福建广电短视频研讨会上说到,这是一个“年轻人教老年人,非专业教专业”的领域。年轻人为老年人打开新视野,非专业的人督促专业的人转型。所以,传统电视媒体人在转战短视频时,对于题材的思考不仅要考量受众志趣爱好,更要对自身进行深度剖析,学会在转型中合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。

 

若选择抖音作为播出平台,其依靠强大的算法进行推送这一特性自应了然于心,在此基础上做好抖音的内容与受众分析。抖音以20至29岁的年轻用户为主,他们讲究个性与特色。在创作过程中,个性与特色两大关键词就成为衡量作品是否合格的标准。

 

多元手法,勇往直前

 

在拥有丰富的资源之后,如何用心去策划创作,针对当前的短视频用户特性,打中他们的命穴呢?现在,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从UCG向PGC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,其中PGC变现能力较强,UGC充实了平台内容。以个人为主的博主依靠自己的个人魅力与风格赢得流量,用户黏性较强。以专业团队为主的拍摄依附于自身专业技术及内容的精细划分,为受众带来视听便捷。传统媒体在生产中应是高效的PUGC模式。那么如何实现这一模式呢?

 

 

首先,明确制作中团队任务的区别。在传统电视媒体中,通常以下发红头文件的形式,形成制作的方向与要求,团队成员主要以策划、拍摄、制作为主要任务。而在短视频的制作中,团队成员需要全方位包揽视频的生产、传播及粉丝互动。因此,短视频制作团队的门槛是相对较高的,这也要求团队成员不仅要具备高素质和高技术水平,更要富有创造性。

 

其次,打破制作中的专业性束缚。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更讲究专业性,诸如灯光、布景、走位、构图等。而在短视频中我们更多的是打破常规的设计,跳脱传统束缚,融入多种元素与方法,创造新的制式。短视频提供的是多维的设计想法,让我们以一种更为新奇的视角看待视频制作。

 

最后,采用多元摄制方式。传统电视媒体的制作都需设备齐全,堪称大制作。但是在这样快节奏的制作下,坚持和讲究传统的制作方式是否还有必要?手机拍摄已经可以满足当前短视频的基本传播,甚至有部分创作者认为,手机更加有网感,这点值得斟酌。但无可厚非的是,手机更加轻便,成像效果让用户觉得这是自己打开摄像头就可以做到的,拉近传受双方的距离。因此,传统媒体进军短视频领域时,可以将短视频的制作细分为移动短视频与传统短视频,采用不同的摄制方式,吸纳更为广阔的用户量。

 

传统媒体人在短视频的制作上,其技艺与手法、专业性与普通制作者存在较大差异,应该从这种差异中找到立足之地,一展身手。传统媒体人在制作短视频时需要找到一个“平衡点”,UGC虽然是短视频制作的主力军,但是PGC与UGC的融合更会成为主流风尚。明晰团队区别与任务,打破常规摄制与束缚,运用自身的专业制作技能与短视频特性相互碰撞出火花。在短平快的呈现中,寻找一种传统媒体独有的快感。

 

如何将宏大叙述与短视频衔接,将家国情怀、民族观念这样的高层次内容融入短小精悍的视频中,亦是传统媒体可以着力之处。再者是内容上将呈现分野与融合。分野主要表现在两方面:一方面是大众化呈现与小众化需求;另一方面是分发平台与制作者。那些体现边缘文化的视频满足了小众需求,它们在将来也都可以成为传统主流媒体的收编爆点。大众文化始终有一个从俗到雅的阶段,而传统媒体从业者应以文化迭代升级任务为己任,在其中探索一条破局之路。
 

本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属于原作者或网站

如有版权疑问,请联系我们私信删除